【2025年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01 非法金融活动的定义
非法金融活动是指未经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实质从事货币、支付、吸收存款、贷款、保险、证券、基金、期货、外汇等各类金融业务活动的行为。
02 非法金融活动常见手段
(一)承诺高额回报
以"保本高息"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不法分子假借债券投资、股票投资、贵金属投资、期货投资、P2P投资、外币投资等概念,推出所谓"投资理财神器",宣称"稳赚不赔",以高返利、按月返利、保持现金流等噱头吸引消费者关注。
(二)编造虚假项目
不法分子打着康养服务、区块链、虚拟货币、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科技、云养殖、绿色经济、新能源、跨境电商、影视投资等旗号的噱头,通过夸大公司实力、虚构项目背景、伪造行政机关批文等手段,谎称高额回报、快速获利,引诱消费者投资。
(三)虚假宣传造势
聘请明星名人站台,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宣传造势。
(四)利用互联网传播
借助网络平台、应用程序(手机APP)、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等互联网渠道,广泛传播,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
03 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
对个人的危害
非法金融活动的参与者或受害人不仅会承受财产损失,严重者倾家荡产、血本无归,还会因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部分非法金融活动的参与者还可能触犯法律,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社会的危害
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破坏金融市场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04 如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
增强风险意识
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高利保本是陷阱",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面对各类投资诱惑,务必保持冷静,仔细甄别。
核实机构和产品资质
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的合法金融产品。可以通过"金融产品查询平台"查询机构和产品信息。通过该查询平台的门户网站、应用程序(APP)和微信小程序查询银行理财、保险、信托、保险资管四类产品信息。
不随意汇款、转账
不随意点开来源不明的链接、不随意扫码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对陌生人要求转账、汇款的行为要高度警惕。对熟人的转账、汇款要求要与本人核实清楚。
保护好个人信息
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避免在来源不明的链接、网页、应用程序中填写个人信息。
积极举报违法活动,共筑防线依法维权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金融监管局《关于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提示》
如果发现身边存在疑似非法金融活动,或者因参与非法金融活动自身权益受损,要及时向公安机关、金融监管部门反映,通过正常途径维护合法权益。同时,要积极参与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向身边人普及非法金融活动知识及其危害,共同提高识别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再次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及社会各界,国家严厉打击任何形式的非法金融活动。非法金融活动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金融活动风险自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